- 撲簌簌
- 拼音:pu su4 su41. 狀聲詞。 形容風聲, 或不停的擅抖﹑滾動的聲音。 元·尚仲賢·柳毅傳書·第二折: “起幾個骨碌碌的轟雷, 更一陣撲簌簌的怪風。” 元·楊梓·豫讓吞炭·第三折: “滴溜溜擁身飛過, 赤力力鎮動花梢, 撲簌簌驚起棲鴉, 悄蹙蹙的潛蹤躡足。” 或作“撲魯魯”﹑“撲碌碌”﹑“撲速速”﹑“普碌碌”﹑“普速速”。2. 形容物體輕輕的﹑不斷的落下來。 大多用來形容流淚急而多的樣子。 董西廂·卷六: “這對眼兒, 淚珠兒滴了萬顆; 止約不定, 恰纔淹了, 撲簌簌的又還偷落, 勝秋雨點兒多。” 紅樓夢·第一一一回: “扶了鶯兒走到靈前, 一面奠酒, 那眼淚早撲簌簌流下來了。” 亦作“噗嚕嚕”﹑“噗碌碌”。
Словарь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Тайваньского языка - Гоюй (Мандарин). 2013.